|
全国安全用药月——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发表时间:2023-12-13 17:23 全国安全用药月,是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举办的一项重点宣传活动,通过搭建多种传播交流平台,贴近生活、贴近基层、贴近群众,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主题宣传活动。因活动期限为一个月(视活动数量和周期而适当延长),故称全国安全用药月。202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“全国安全用药月”,活动的主题为“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”,旨在宣传安全用药理念和知识,凝聚共筑药品安全的社会共识! 在日常生活中,许多患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用药误区,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,甚至加重病情。下面,请跟着我们一起学习安全用药知识。 孕妈妈用药的讲究 1、必须有明确的用药指证,避免不必要的用药; 2、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,不要擅自使用药物; 3、尽量用一种药物,避免联合多种用药,以免不良反应; 4、避免用难以确定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新药; 5、能用小剂量药物,避免用大剂量药物; 6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,注意及时停药; 7、怀孕早期若病情允许,尽量推迟到怀孕中晚期用药。 儿童用药需注意 (1)不要随意给儿童用药,尤其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用,即便使用也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。 (2)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,许多药如抗生素、退烧药等都是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出来的,家长不要认为孩子的病还没好就随意加大使用剂量,或是不经医生检查就随意停药。 (3)用药时间和方法要听从医生安排,不同的病用药时间的长短也不同。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在用药剂量、疗程、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,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药物剂量也有一定的改变。
婴幼儿禁用的药物 宝宝生病了要用药,但是药不能乱用,特别对于婴幼儿阶段、宝宝,一些器官和组织都未发育成熟,抵抗力也弱。对于他们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: 1.退烧药物 儿童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,解热镇痛药也较为常用,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是最为安全的药物,为WHO(世界卫生组织)所推荐。然而,超剂量使用这些“安全药物”,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,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(欧美规定不能超过4g/天,我国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不能超过2g/天)可引起肝毒性反应,严重可致肝衰竭。 2.抗过敏药 儿童过敏反应较为多发,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需谨慎。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,不推荐使用。酮替芬3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。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对于新生儿与早产儿应禁用,因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甚至引起胃肠功能紊乱,食欲亢进等。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,2岁以下儿童禁用。氮䓬斯汀滴眼液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,鼻喷剂不推荐5岁以下儿童使用。临床上,儿童用西替利嗪滴剂较为常用。 3.止泻药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病症,止泻药也较为常用,但并非所有止泻药都可用于儿童。事实上,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儿童禁用,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,极易导致小儿中毒,表现出皮肤潮红、发热、易激惹等症状。洛哌丁胺2岁以下儿童禁用,因为有循证医学依据表明低龄儿童使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、麻痹性肠梗阻、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。 家庭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:把保健品当成药品 药品用于预防、治疗、诊断人的疾病,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。 而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机体机能,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,改善亚健康状态,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,不以预防、治疗疾病为目的,因此不能代替药品。 误区二:多种药物叠加一起吃 很多同类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是相同的,如果同时重复使用,就会造成剂量叠加,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,后果很严重! 比如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份,如果不看清楚,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,就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量过大,易发生不良反应,甚至造成肝损伤。 误区三:随意更换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病情好转后(特别是“三高”患者),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,其实这样是错误的,导致的后果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,加重病情;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,危及健康。 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,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,尤其是老人和儿童。随意加大剂量会十分危险。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中毒副作用,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。其实这样反而会贻误病情,甚至可能产生耐药性。 误区四:药品随意摆放,孩子容易误服 孩子的好奇心较强,容易误食药物。成人将药品买回家后,应将其放在儿童看不到、够不着的地方,避免孩子吃错药。 一旦发现孩子吃错药,应及时就医,同时不要忘记将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带上,以供医生识别,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。 误区五:随意服用非处方药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,非处方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,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、耐药性或耐受性,但这不意味着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不良反应。 药店人要提醒顾客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,并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,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,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。 误区六:长期滥用药物 很多药物比如止痛药、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,药店人应提醒顾客遵医嘱服用,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。 误区七:随意换药,多多益善 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,随意换药,将使治疗复杂化,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出现不良反应也难以找出原因。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配合不当会产生抵抗作用,以致降效、失效,甚至招致毒性反应。 误区八:用饮料送服药物 为图方便,随手用咖啡、果汁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的现象并不少见。但其实,用咖啡、饮料、牛奶等送服药物,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健康造成影响。 如可乐和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,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,所以咖啡饮料不能与镇静药、抗组胺药、镇痛药同服,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,诱发胃病。 误区九:发烧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自行使用抗菌药物,但发热不等于感染,更不等于细菌感染。 实际上,发烧只是一个症状,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。发热的原因很多,即使是感染性的,还包括病毒、细菌、真菌等不同病原。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,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,没有细菌感染时则无效。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菌药物,不但无益,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。 误区十:觉得中药是“绝对安全无毒”的 俗话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,中药也不例外,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。 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手册来咯~ |